2023年11月16日,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成功發射,掀開了我國海洋衛星遙感新的一頁,在茫茫的外太空中增添了一支建設海洋強國的航天力量。
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正式升級到第二代觀測體系,其綜合性能指標與國際第三代水色衛星水平相當,也標志著我國正式邁入水色衛星觀測的國際先進行列。
對于航天器研制來說,“新”永遠和“難”伴隨在一起。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歷經兩年先期關鍵技術攻關、五年項目研制實施,一路走來,型號研制隊伍經歷了無數次的攻關、糾錯,衛星也隨之逐漸成型、完善,直到成功。
腳踏實地赴使命 項目啟動之初,研制團隊就清醒地認識到,這是一次“載荷數量多、研制難度大、頭緒繁瑣且任務繁重”的挑戰,但挑戰從來都不是停滯不前的理由。 為了確保型號研制任務的順利開展,研制團隊對型號的難點和風險點逐級開展梳理和分析,并制定了整星、分系統及單機的各級工作策劃,明確了更高的工作標準、更嚴格的工作要求,從項目一開始就一級一級地落實責任。同時,狠抓每個環節的技術評審、重要試驗和操作,確保各項要求的落地及風險項目技術狀態的受控。 在注重工作細節的同時,研制團隊結合任務特點深入開展了流程優化工作,從方案階段就組織開展了設計復查和流程再造,不斷地優化設計和流程,在有效保證衛星型號順利推進的同時,在人力、資源保障等方面也進行了型號“技術經濟一體化”的探索和實踐。
嚴格把關保質量 對于新型號而言,由于其具有產品新、技術新、流程新等特點,質量控制工作尤為重要,也尤為艱難。在這一方面,研制團隊下了大力氣。 為保證主載荷生產過程可控、質量滿足設計要求,研制團隊積極組織開展風險策劃與管控工作,對主載荷共設置200余項二次外協關鍵檢驗點,衛星總體和承制單位共同進行下廠測試,保證產品指標滿足總體要求,并通過組織級把關、“十大風險”和“五類產品管理”等手段加強外協產品的質量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嚴格受控。 新研主載荷轉動機構的高可靠性和長壽命是確保型號在軌穩定運行的關鍵,也是研制團隊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為解決這一難題,研制團隊不僅廣泛邀請五院專家開展了生產過程專項復查,還對相關單機的壽命試驗情況進行了專項現場檢查,對相關加速試驗方案和拆解方案進行了多次評審把關。最終,研制團隊對歷次審查中收集到的共148項意見進行了詳細書面答復并完成閉環,為型號的高質量增添了一份保險。
攻堅克難創一流 水色水溫掃描儀是衛星的主載荷之一,也是最難最新的載荷。相比第一代水色水溫掃描儀,新一代水色水溫掃描儀空間分辨率提高一倍,譜段數量、偏振靈敏度抑制水平提高近一倍,雜光抑制水平提高近三倍,綜合性能居于世界前列。但另一方面,參數指標的提升也意味著風險的加大。 在識別出水色水溫掃描儀是型號最大的技術風險后,在整個研制過程中,研制團隊始終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對水色水溫掃描儀研制工作制定了詳細的專項工作策劃,并通過日報的形式嚴格把控技術狀態和計劃,直到產品交付。研制團隊通過不懈努力,圓滿完成了技術攻關,攻克了機構長壽命、高同步精度、高穩定性等難題,成功實現國內首臺旋轉望遠系統的重大突破,最終交出了水色水溫掃描儀這份完美的答卷。 五年耕耘磨一劍,今朝砥礪再前行。在整個研制過程中,每一名成員都各司其職,他們秉持著五院人“質樸、務實、較真、主動”的工作作風,如一顆顆水滴,匯入奔騰的江水之中。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使得新一代海洋水色觀測衛星研制團隊這艘大船平穩地向前航行。他們滿懷著對航天事業的高度責任感,以航天人的自豪及火一般的斗志,克服了一系列困難,為型號任務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